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當綠葉緩緩落下:生死學大師的最後對話

姓名:江姵萱
書籍ISBN9576936683
中文書名:當綠葉緩緩落下:生死學大師的最後對話
原文書名:On Grief and GrievingFinding the Meaning of Grief Through the Five Stages of Loss
書籍作者: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大衛.凱思樂(David Kessler
書籍編譯者:張美惠
出版單位: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本書是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臨終前的最後一本著作,她和大衛.凱思樂合力創作這本書。羅斯醫師曾經提出人類面臨臨終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她用樂觀的態度看待自己的身體疾病,強韌的人生觀安慰了數百萬人。兩位同是探討死亡與悲傷的作家,深切體會病人和失親哀傷者的想法,寫下自身的親身經歷,文字中帶有許多含義,對於悲傷,從各個角度去仔細說明,使讀者更能夠了解關於死亡的理論。

內容摘錄
真正懂得悲傷或接受死亡已然靠近的人,情緒是平靜而柔軟的。
愧疚總是伴隨討價還價而生。
現在的夢想往往是明天的遺憾,很多希望未必都能實現。
我們必須明白,種種悲劇事件的發生在所難免,不是任何人的錯。
失落固然痛苦,但往往也是成長的契機。
我們常有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人一旦死亡便斷了一切溝通。
痛苦與悲傷必須完全被釋放,才不會留下陰影。
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如何走出眼前的椎心之痛,感念逝去的生命。
失去之後的悲傷是一種主觀的痛苦,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知道。
經歷悲傷的洗禮後,你將飽嘗豐熟的果實。

三、我的觀點
自古以來,無論是戰爭、情殺案件、車禍意外,抑或是天災,都帶走了成千上萬條無辜的生命,他們的家人親眼目睹了躺在血泊中早已奄奄一息的親人,卻對於眼前的一切無能為力,那種畫面會停留在腦海多久?那種戕害會滯留於心中多長遠?甚至可能一輩子都活在逃脫不了的陰影中,他們墮落,在黑暗的角落努力尋找人生的方向,然後重生,繼續往下個目的地前進。但如何在這可怕的劇變中成長,是一門人人都該學習的課程面臨「死亡」的心態。
天空不會一直都是亮的,當夜幕低垂,窗外黑色的世界,引發了多少人心裡那塊禁地,想起他們所愛的那個親人、朋友或者是愛人早已不存在於這個宇宙,躲在棉被裡痛哭流涕,然後在隔天早晨一如往常地去工作、上學,臉上的笑容難道真的掩飾得了心中的痛苦嗎?還是他們早就學會了怎麼去面對這個事實?不,在我看來,這樣還不夠。
下雨是為了等待彩虹的出現。人生有多少時間我們都處在下雨的那個階段,心情起起伏伏,有時像是梅雨,稀稀落落的連續下了好幾天,低落了好一陣子,有時卻又像午後雷陣雨,突然的暴雨把原本預定好的行程全都毀滅得一塌塗地。大大小小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突襲著我們曾經想像美好的那個世界,徹夜難眠,沒有夢想的在原地打轉,看著其他人早就找到目標向前行,而自己想改變什麼卻又力不從心,都是那像是有生命的情緒,打亂了腦裡所有的思維,我們崩潰,眼淚像海嘯一般沖得我們遍體鱗傷。這只是一個過程,逃避從來不會使它不曾發生。
我們都在等待雨過天晴的那一天,也許天氣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心情是可以的,畢竟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雨後的天空,不管看幾次都是那麼的奪人所愛,是不是其實我們都該學著承受那狂風暴雨的殘害?又甚至去享受它帶來的摧殘?如果不是因為記憶裡出現它,就不會迫使我們變得成熟,去面對接下來會遭遇的更大事件。
而真正的「傷害裡得到釋懷」到底意指些什麼?我想,就是不會忘記,再想起時卻能笑著回憶過往的吧!能有多少人,在被肆虐心靈之後還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活下去?沒有人天生就能承擔這種無妄之災,我們都該學著怎麼去面對它,並且好好地將它轉換成是一種力量,可能會悲傷,有那麼一陣子覺得人生再也找不著希望,但在撐過這段時間後,再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會多感慨,原來早就在其他愛你的人陪伴之下,默默地走過了曾經自以為走不出來的傷口。
我始終相信著一句話—時間會沖淡一切。每個人都有一個不願被揭開的傷疤,有些人還停留在過去,有些人卻早已成功的釋懷了,我們都要學習當那些釋懷的人。期望社會上那些還想不開的人,能夠在自殺前再多一秒思考,生命是如此的寶貴,父母從我們還是襁褓之時,就用後半輩子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又何嘗不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當自己人生的導演,將這部戲劇大放異彩,也許就是回報父母、回饋社會最好的報答。

 四、討論議題
關於生命,要如何珍惜才算真正沒有浪費時間?
當你已經知道自己離開的時間剩不久了,你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面臨死去親人的情緒?
你會不會將已經死亡親人的器官捐贈給更需要的人?

當你的親人拔管時會死亡,選擇不拔管時卻會造成他極大的痛苦,你的抉擇會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